首页 >> 毛山桂花

猪周期会搅局债牛吗青川箭竹

时间:2022/07/13 14:47:47 编辑:

“猪周期”会搅局债牛吗?

【摘要】

猪价可或现“W型”反转。本轮猪价下跌从2016年5月开始,历时33个月,生猪均价从每公斤21元下跌至13元,跌幅接近40%,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,都接近甚至超过前两轮。猪价大概率位于周期的底部区域,历史上,猪价反转多呈“W型”,2018年5月,猪价已经出现第一次探底,可能于2019年年中“二次探底”,随后反转上行。

“猪周期”启动会搅局债牛吗?结合历史数据观察,猪价上涨周期与利率上行周期并不总是“匹配”的:例如,上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中(2014-2016),猪价与利率形成持续背离,“猪周期”启动并未导致债牛终结。“猪价-CPI-利率”传导逻辑的断点在于:猪价与总体CPI的相关性在降低。原因有二,①总需求回落,CPI波动趋势性收窄。需求决定物价的长期趋势,在总需求逐渐降低的宏观背景下,CPI高点下移、波动收窄、中枢保持在2%附近可能成为新常态。②猪价扰动被油价“对冲”。猪价与油价走势相互”独立“,如果油价下跌,对CPI的作用将相互抵消。

油价中枢如果回落至50美元,大致可以对冲猪价上涨影响。参照历史上“猪周期”的价格涨幅,假设2019年Q1-Q4的生猪均价分别为12.8元、12.2元、14.0元、17.0元,将分别影响CPI -0.1、0.4、0.1和0.7个百分点。在此情况下, 2019年油价中枢如果回落至50美元,大致就能够完全对冲猪价上涨影响;如果油价缓冲缺位(假定回升至80美元),猪价与油价合计推高CPI 0.4个百分点,“破3”风险仍然不高。

【本周专题:“猪周期”会搅局债牛吗?】

“猪周期”的主要特征。2006年以来,以3-4年为一轮大周期,猪价共经历3轮涨跌变化。猪肉的需求端缺乏弹性,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稳定在每年20公斤,猪价变化主要由供给端驱动:每一轮价格上涨,带动供给增加并诱发下一轮价格下跌,循环往复。具体来说:

1、一轮猪周期时长3-4年。这是由母猪的生产周期决定的:生猪出栏需要18个月时间,经历后备母猪育肥(4个月)、能繁母猪育肥(4个月)、能繁母猪妊娠(4个月)、仔猪育肥(6个月)四个阶段。不过大多数养殖户不进行种猪育种,而是直接外购二元母猪作为后备母猪。这意味着当猪价上涨时,当期补栏后备母猪,也要至少14个月以后才能成为市场供给,进而压低价格,由此形成猪价3-4年一个大周期。

2、周期的底部区域呈“W型”。猪价寻底不是“一蹴而就”,往往需要较长时间。历史上看,猪价“V型反转”的情况较为少见,底部区域一般要持续12个月。多数情况下,猪价会经历“两次探底”,呈现“W型底部”特征。

3、猪价“周期现象”一般出现在规模化养殖初期。以美国生猪养殖为例,90年代美国猪价波动也呈现“三年一周期”规律,与现阶段的中国非常相似。而进入20世纪以来,随着美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完成,周期规律逐渐“失灵”。

按照第一点的分析,猪价周期由母猪生产周期决定。前提是产业结构以散养户为主,散养户养殖规模小,决策一致性高,能够根据市场价格快速地进入或退出市场。如果产业结构以规模化养殖场为主,当猪价上涨时,养殖场补栏之前需进行1-2年的猪场投资建设;当猪价下跌时,由于沉没成本高、融资能力强,养殖场在现金流耗尽之前也不会轻易减产或退出。猪价波动与生产周期的关系更弱,与企业现金流的关系更强,猪价的周期规模淡化。

近年来,受环保等因素影响,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有所上升。但散养户(年出栏数在500头以下)的出栏占比仍高达50%以上,与美国不到10%的水平相比,差距仍大。中国仍处于规模化养殖初期,猪价波动的周期规律长期稳定。

在稳定的周期规律下,观察猪价所在位置:本轮猪价下跌从2016年5月开始,历时33个月,生猪均价从每公斤21元下跌至13元,跌幅达到39%。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上,都接近甚至超过前两轮,位于周期的底部区域。

事实上,猪价已经于2018年5月出现第一次探底,低点下探至10元(上一轮周期低点也是10元),随后在猪瘟疫情等推动下迎来短暂反弹。单纯按照“W型”底部区域一般维持12月推算,第二次探底可能出现在2019年年中。

此外,我们还可以跟踪两个价格指标。猪价主要由供给决定,供给是一个“淘汰”与“补充”的动态平衡过程,前者可以用仔猪价格表示,后者用后备母猪价格。历史上,当:①仔猪价格持续亏损(产能加速淘汰),且②后备母猪价格持续下行(补栏热情低迷),生猪价格下跌过程将迎来拐点。

目前来看,仔猪亏损(外购-自繁自养

如果历史总是“无独有偶”,本轮猪价周期可能在2019年年中触底回升。

“猪周期”启动会搅局债牛吗?没那么简单。直观上,猪周期带动通胀周期(CPI)回升,债券收益率上行,利空债市。然而,观察猪价与利率走势,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:上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中(2014-2016),猪价与利率形成持续背离,“猪周期”启动并未导致债牛终结。

具体来看,2014年4月-2016年5月,本轮猪周期开启上涨过程,生猪均价从每公斤10元上涨至20元;中国债市却迎来史上最强势牛市,10年期国债利率从4.5%大幅下行至2.6%。

“猪价-CPI-利率”这一传统逻辑的断点在于:猪价持续上涨并不一定能够持续驱动CPI上行。表现为猪价扰动虽大,CPI波澜不惊,“猪通胀”似乎消失了。

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

首先,总需求回落,CPI波动趋势性收窄。物价受需求与通胀两方面因素影响,其中,需求拉动决定物价的长期趋势,供给冲击构成短期扰动。以“M2(滞后1年)同比 社零同比”刻画总需求,与CPI的拟合程度较高。这意味着,总需求逐渐降低并保持稳定的宏观背景下,CPI高点下移、波动收窄、中枢保持在2%附近可能将成为新常态。

其次,猪价扰动被油价“对冲”。上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周期中(2014-2016),猪价与油价走势恰好相反,对CPI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。CPI食品与能源项各自变动,而CPI整体变动不大。

分阶段看,2014-2016年猪价上行阶段,国际油价暴跌,布油从2014年7月1日每桶110美元狂泻至2016年1月26美元,跌幅达到76%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页岩油产量大增是促成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。而2016-2018猪价下行阶段,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,国际油价持续回升,布油从底部上涨至2018年10月的高点80美元。

油价对冲发生在猪价“逆势”波动时。过去,猪价与油价均主要由供给决定,经常呈现“逆势”波动,即在总需求回落的情况下,也可能大幅上涨,成为整体物价的“搅局者”。但2014年页岩油革命爆发,改变了国际原油供给格局,削弱了OPEC对产量及价格的控制。从趋势性变化来看,油价不再由供给单方面决定,而是与全球经济增长及原油需求的关系更为密切,总是“顺势”波动。因此,2019年总需求回落,油价“顺势”回落,如果此时猪价“逆势”上涨,将被油价“对冲”,CPI整体保持平稳。

2019年油价中枢如果回落至50美元,大致可以对冲猪价上涨影响。参照历史上“猪周期”的价格涨幅,假设2019年Q1-Q4的生猪均价分别为12.8元、12.2元、14.0元、17.0元,将分别影响CPI -0.1、0.4、0.1、0.7个百分点。在此情况下,2019年油价中枢如果回落至50美元,大致就能够完全对冲猪价上涨影响;油价中枢如果回升至80美元,猪价与油价合计推高CPI 0.4个百分点,但总体通胀风险仍然有限。

【流动性观察:下周资金面(1.21-1.25)波动有限】

本周央行重启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,新做7天逆回购7,700亿元,28天逆回购5,000亿元。当周逆回购到期300亿元,MLF到期3,980亿元(其中降准置换回笼80亿元),当周整体净投放8,500亿元。另外,1月15日本年度首次降准落地释放约7500亿元的资金,本周实际净投放流动性达1.6万亿元左右。央行时隔半年多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,释放了央行布局跨年资金面,熨平春节前资金面波动的信号。

本周资金利率先上后下,总体仍较前期上行。1月为传统缴税大月,而自上周起缴税效应逐步显现,因而周初资金面明显收紧,资金利率一度上行;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量投放跨节流动性且首次降准也正式落地,资金面因而随后回复,资金利率转向下行。

从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看,本周五时,隔夜品种加权在2.16%,较前期上行46个BP;7天品种加权在2.55%,较前期上行16个BP;14天品种加权在2.34%,较前期上行13个BP。

同业存单方面,本周各期限、等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大多上行。本周五时,AAA等级3M、6M及9M期限同业存单加权收益率分别在2.76%、2.79%、3.02%位置,3M、6M期限品种到期收益率分别上行12个BP、4个BP,9M期限品种下行3个BP。

下周周内合计有7,700亿元逆回购到期,规模较大。另外,春节假期临近取现需求可能逐步显现,流动性总量仍存压力。但央行重启28天逆回购并投放大量节后到期流动性,体现了较为强烈的平抑节前资金面波动的意愿。预期央行仍将对流动性缺口予以对冲,资金面或有时点性波动但总体影响有限。

小蓝片

受孕困难吃什么药有效果

怎么判断是不是腱鞘炎

腰肌劳损

腱鞘炎的症状及治疗

相关资讯